我们这些搞机人,每天各种手机轮着用,谁兜里不揣上几台都不好意思出门。
(资料图片)
伴随着手机自由一同到来的,还有充电器的冗余,不知不觉中,手头的充电器竟然比手机都多。
关键是吧,你还少不了它们,毕竟支持 150W 充电功率的机子,换个其他品牌的充电器,可能就只剩下 1 卢了。
这可太憋屈了。
为啥换个充电头就会有这么明显的变化呢?
这是因为各个厂家都有自己的私有充电协议,横亘在不同设备之间的是一道道人造天堑。
目前国内手机品牌基本是一家一个私有协议,不同的私有协议代表不同的技术路线,这里就不展开讲了。
五花八门的私有协议带来了一个极其蛋疼的后果,如果想激活手机的最大充电功率,就必须使用原厂的充电设备(充电器、充电宝)。
不然?1 卢慢慢充去吧~
也就是说,咱国产手机充电看起来很猛,可是一旦脱离了自家充电器,那体验上就要大打折扣了。
比如 Find X6 Pro,手机本身支持 100W 快充,插上其他牌子的充电器,就只剩下六分之一了。
在私有协议之外,还有公有协议,就说高通的 QC 协议吧,目前已经迭代到了 QC ,支持 100W 以上的充电功率 。
大多数手机也是支持公有协议滴,只不过有点小气。
还是以 Find X6 Pro 为例,手机本身支持 100W 快充,但 QC、PD 都只支持 18W。
是什么导致了目前这种状况?
要是都用公有协议,那我的充电器咋卖?授权费咋赚?生态壁垒也不要了呗?
挣钱嘛,不寒碜。
私有协议繁多,快充互不兼容,不单单影响到了普通用户的充电体验。
为了匹配私有协议而生产的大量充电器,同样会制造无数电子垃圾。
幸运的是,这一情况在近年迎来了转机。
国家队出手了。
2021 年 5 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牵头,华为、小米、OPPO、vivo 等大厂参与,共同制定了新一代融合快充协议(UFSC)。
某种程度上,UFSC 算是与 PD、QC 类似的另一个公有协议,它们之间的区别更多体现在一些细节层面,比如 UFSC 在供电端只支持 A 口,PD 仅支持 C 口之类的。
如今两年过去了,UFSC 发展得如何了,是欣欣向荣,还是和之前的快应用联盟一样不了了之?
就在六月初,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召开会议,就融合快充技术第二阶段的技术要求征集意见 。
看来 UFSC 还是有在稳步推进的,那我就放心了。
那么,目前市面上究竟有多少款手机产品通过了 UFSC 的认证呢?答案是 8 款。
作为第一代国产通用协议,UFSC 的意义还是蛮大的,利好消费者和环保事业不说,统一行业标准的作用更是利在千秋。
只是 UFSC 的发展必然会受到一定的阻碍,毕竟挡了手机厂商的财路,谁还给你好脸色看呢?
现在看来只有蓝厂在认真推进 UFSC 的适配,其他家的动作更像是表面功夫。
还是希望厂商们都能积极参与吧,毕竟好的体验应该是趋同的,这次的方向是真的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