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一位先天性全盲的朋友,打车送差评君去坐了地铁。
(资料图片)
然后我们挥手告别,他又自己打车回了酒店。
是的,你没听错,我也没开玩笑。虽然有点过意不去,但事实却就是如此。
即便是什么都看不见的视障者,现在也能掏出手机,打开 APP 叫一辆滴滴,像大多数人一样正常出行。
这位朋友姓郭,今年 27 岁,目前在一家公益组织当培训老师。
同时,他也是滴滴的“ 无障碍出行 ”测试员。
与他短暂的沟通交流后,我清晰地看到了—— 在国内网约车普及这 10 余年里,视障者们是如何从孤立无援,到颠覆我们想象的转变。
要知道,在之前的日子里,盲人出行所要面对的问题,不是头疼于选择哪种交通工具,而是几乎没有选择。
大多数时候,他们确实可以乘坐公交、地铁,但自己所在的位置,通常都距离站点有一段距离,只能靠着盲杖和步行摸索着到达。
这时,一些雨天和大风天,都会增加他们的出行难度。
郭先生和我说,他往往需要根据环境声的反馈判断路况,偶尔也需要路人的些许帮助,但每逢恶劣天气,环境声音就难难免嘈杂,街上的路人也很少。
而在网约车大规模发展前,还是“ 招手叫出租车的时代 ”。
那会儿郭先生生活在哈尔滨,有一次顶着冬天零下二三十度,要和视障朋友一起打辆出租车回家。
郭先生回忆到:我们两个知道打车要招手,可不知道大家平时到底是用的哪种手势,甚至怎么伸出手也不太清楚。
就这样,在大雪中摆了 5 分钟的手,也没打到一辆。
最后还是求助了路人才成功上车, 而明眼路人打车,只用了 1 分多钟 。
但视障者和大家一样,也有自己的工作,甚至有时候的出行需求更加频繁。
比如,作为公益机构里的培训师,郭先生就得常年出差去往各个学校,为学校里的视障同学们上课培训。
所以,不夸张的说,这些年网约车的全面普及,不仅仅是方便了明眼人的生活,很大程度上也为视障朋友们解决了一大难题。
毕竟,使用手机这件事,对于绝大多数视障者来说,都能做到不输正常人了。
因为手机读屏软件的迭代普及,视障者现在可以利用 3 倍速左右的语音播报,快速判断手机屏幕上的内容。
这种在明眼人看来不可思议的操作,他们已经烂熟于心。
唯一的问题,就是不少软件对于无障碍的设计与开发,还不够完善。
很多我们一眼便知的简单操作,放到视障者的视角,可能会变得截然不同。
像不少 APP 中搜索栏里的个性化推荐文字,就会“ 误导 ”语音读屏软件,从而导致视障者难以定位搜索框的位置。
郭先生为我展示的某款导航软件
又比如,屏幕上显示的“ 司机预计接驾时间 ”,以及“ 上车后预计到达时间 ”。 这些在过往版本网约车 APP 中,读屏软件也无法读出。
这使得不少盲人朋友都没法预估出行时间,所有规划只有“ 提前 ”这一个选项,用增加时间成本的笨方法,确保自己不会晚点。
所以郭先生以前出门,都会提前一两个小时,即便大多时候都是去得太早,在车站干等着,也还是得以防万一。
郭先生在路边等车
当然,对于司机师傅们来说,突然遇到视障乘客也有点懵。
第一次载视障乘客时,司机师傅往往很容易手忙脚乱,因为想伸出援手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帮,甚至不少师傅都在想,“ 我是不是应该下车搀扶一下?或者直接给人家抬上车? ”
尤其是在司机不知道乘客是视障人士的情况下,更容易造成一些段子般的误会,比如这种对话:
“ 司机师傅,你到了么?我看不见 ”
“ 到了,路边打双闪的就是我 ”
“ 啊,是这样的师傅,我眼睛看不见东西 ”
“ 咋能还看不到呢,我就在路边,一辆白车打着双闪 ”
“ 额不好意思师傅,那个。。。我是盲人 ”
“ 。。。哦哦,原来是这样啊 ”
以上都是郭先生遇到过的真实情况,但他表示,其实只要按下喇叭,稍微引导一下门把手在哪就完全足够了,司机师傅也完全不用因为不知道如何帮忙而自责。
郭先生还说,自己有不少次都坐错了车,毕竟看不到车牌号,时不时就上了别人的车,乌龙事常有发生。
这些经历说来轻松,但事实上,网约车为他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确实存在很多不好解决的麻烦事,让视障者的出行变得艰难。
前两天,也就是 7 月 23 日,滴滴与中国盲人协会的签约合作在中国残联举行,宣布了“ 滴滴盲人无障碍出行服务 ”在全国正式上线。
这项服务,不能说完美解决了视障朋友的出行问题,但至少,已经力所能及地解决了大部分困扰这个群体许久的难事儿。 郭先生也说,对他来说这是最好的一次更新。
比如,现在 APP 里正式提供了视障者认证渠道。
盲人朋友进入滴滴 APP 里的“ 我的 ”页面,点击头像,就能找到“ 无障碍服务认证 ”。
只要认证成功后,就能享受一系列无障碍服务。
如今,视障者使用滴滴时,能享受优先派单了。
而且司机那边还会第一时间收到来自滴滴的提示,提醒师傅这一单的乘客是视障者,需要您主动联系乘客,并在上下车时提供必要帮助。
至于到底该怎么做,车内语音也会给予提示,免得师傅一脸懵。
距离抵达目标 200 米时,语音播报也提前告知司机,提醒乘客带好随身物品,并帮助乘客查看侧后方车辆,确保乘客下车安全。
与普通出行的不同之处在于,注意查看侧后方来车的人,从乘客变成了师傅。
不仅如此,在完成无障碍订单后,师傅还会获得一个“ 无障碍服务 ”勋章,以表达对司机的充分尊重与认可。
虽然目前该功能只对一级视障者开放,但二、三级视障者的渠道也正在努力研发中。
而在 21 年 9 月,滴滴就上线了面对导盲犬使用者的无障碍服务,用户认证后可在全国范围内乘车。
而在这项服务上线前,滴滴先是联系到了郭先生所工作的公益机构,进行了长达一年半的测试工作,且至今仍在进行。
这一年半的时间里,包含郭先生在内的 20 多个人里,通过实际使用测试,共汇总了一百多条意见和建议给滴滴。
然后滴滴再根据反馈,一点点改进,至此,才终于被正式推广到全国视障者用户面前投入使用。
郭先生说,最开始的时候,反馈上去的建议实在太多,他们还有点不好意思,但每次看到滴滴确实在一点点优化更新,这种态度便也促使他们更加更严肃、用心地对待这件事,撒开了手脚继续提更多改进建议。
况且,测试工作不是为了自己,而是所有跟他有同样情况的视障朋友。
在这段时间里,单是让郭先生印象深刻的改进,就有不少。
像是一开始,iOS 端的读屏软件,就比安卓端要适配得更好,安卓手机常常有内容读不出来的情况,而反馈后,没多久安卓就和 iOS 端同步无差异了;
又或是之前提到的,视障用户无法得知司机距离和预计到达时间,经过修改后,也完成了对语音读屏软件的支持;
其中,让司机替视障乘客观察侧后方来车这一条,就是郭先生自己反馈后,实装在了滴滴 APP 中的。
以上这些细节,只靠滴滴是无法完成的,一定是要真正的视障者参与进来,才能被发现。
相比之下,一些注册、认证、输入验证码的环节,简直算手到擒来了。
郭先生还强调,其实很多软件都会做无障碍适配,但大多都是简单地找他做个问卷或者访谈,并不深入。
真正找视障者测试这么久,还肯听取意见的,对他来说,滴滴还是第一个。
“ 就像修盲道,总要让真正的视障者来走一遍,感受一下高度,或是看看前方有没有电线杆,毕竟不同情况下,他人很难能做到感同身受 ”。
郭先生说,尽管现在滴滴还存在一些问题,但他们的反馈和改进也依然在继续,随着更新,想必以后的无障碍支持会越来越完善。
在与郭先生的聊天中,他提到自己上学时学的是单簧管 ( 乐器 ) ,理想是成为一名音乐老师。
可因为双眼看不到,让他与这个职业失之交臂,求职时得到的大部分答复,都是担心他的出行问题, 害怕去上课的路上发生事故 。
后来他也当过一段时间新媒体编辑,因为配图有专人负责,所以他只需要撰文,工作上并无太大压力, 可公司出于安全考虑,一直是建议他线上办公 。即便工作很长一段时间,他也没能跟同事们真正面对面交流过。
这些情况让郭先生有些自我怀疑,又有些无奈。
不是说他不领情别人的担心,道理他都懂,而是无奈于大家其实并不知道,视障者现在完全可以独立出行,很多工作,他们完成起来也和常人无异,可现实是大家的固有印象和谨慎,让盲人的就业面越来越狭窄。
“ 盲人真的不是只会推拿和按摩,但也没办法,毕竟大家平日里接触的盲人不算多 ”。
差评君之前认识的视障程序员
B 站一位自己做菜的视障女孩
可滴滴的这种无障碍出行服务,能让更多人看到一件事。
那就是现在的很多盲人,不仅可以使用手机,还能打网约车出行,甚至连日常的上下班,也完全没问题。
郭先生在聊天中说过一句话,让差评君印象深刻,他说:很多事情大家觉得看不见就无法完成,其实是因为拥有视力,所以变得特别依赖视觉。
但只有像我这种天生就看不见的,才知道完成很多事,其实并不需要看得见。
在郭先生帮我打车的过程中,我选择相信他,所以全程隐身不做提示,最后果不其然,郭先生真的只靠手机就把我送到了地铁口,还和我礼貌地挥手告别。
司机师傅的周到服务,也让旁观的我悬着的心更加踏实。
于是,当与郭先生分开后,差评君开始觉得, 现在滴滴正在做的事情,也许能逐渐消融这个社会对视障人士的看法。
毕竟大家从来都不是拒绝视障者,而是不了解视障者。
只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这个看不见的群体,以后也可以有更多平等的机会,追求自己的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