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库是我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水利工程,同时也在世界水利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建成近20年的时间里,三峡大坝在调节洪水、发电、旅游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巨量的蓄水所形成的大水库,也成为众多野生特别是鱼类的天堂。

三 峡大坝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镇三峡坝区三峡大坝旅游区内,地处长江干流西陵峡河段,控制流域面积约100万平方千米,是三峡水电站的主体工程、三峡大坝旅游区的核心景观、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建筑之一。

三峡大坝主要由挡水泄洪主坝体、发电建筑物、通航建筑物等建筑组成,坝体为混凝土重力坝,坝轴线长2309米,全长2335米,坝顶高程185米,最大坝高181米。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亿立方米。

三峡大坝拥有其他水利工程基本上无法比拟的重要功能,主要表现在:

防洪: 三峡大坝的防洪库容达到了亿立方米,能够有效调控水位,减轻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

发电: 三峡大坝的发电总装机容量为2250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1000亿千瓦时,是中国最大的电力来源之一,为中国的能源供应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通航: 三峡大坝的建成使得长江的通航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单向年通航能力由原来的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

灌溉: 三峡大坝还可以通过灌溉系统,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农田提供必要的水源。

生态: 三峡大坝的建设也改善了长江的生态环境,如保护湿地、改善水质、提高生物多样性等。

三峡水库中的珍稀野生动物

三峡水库中珍稀野生动物有很多,以下列举:

中华鲟: 中华鲟是长江流域中最大的鱼类,体长可达5米左右,体重可达500千克左右。它们是一种江海洄游性鱼类,每年在海洋中产卵繁殖,然后返回长江进行繁殖。由于长江水域的污染和过度捕捞,中华鲟的数量已经大幅度减少,目前已经被列为濒危物种。

白鲟: 白鲟是长江流域中最大的淡水鱼类之一,体长可达7米左右,体重可达500千克左右。它们是一种食肉鱼类,主要以其他鱼类为食。由于长江水域的污染和过度捕捞,白鲟的数量已经极度减少,目前已经被列为濒危物种。

江豚: 江豚是长江流域中唯一的淡水哺乳动物,体长可达米左右,体重可达50千克左右。由于长江水域的污染和过度捕捞,江豚的数量已经大幅度减少,目前已经被列为濒危物种。

胭脂鱼: 胭脂鱼是一种淡水鱼类,体长可达40厘米左右,体重可达1千克左右。它们是一种底栖鱼类,主要以底栖无脊椎动物和水生昆虫为食。由于长江水域的污染和过度捕捞,胭脂鱼的数量已经大幅度减少,目前已经被列为濒危物种。

除了以上珍稀动物,三峡水库中还栖息着许多其他珍稀的野生动物,如金头闭壳龟、扬子鳄、白额雁、灰雁、鸿雁等。对于上述珍稀的野生动物来说,三峡水库为它们提供了难得的、舒适的栖息环境,从而种群数量多年来不断得到提升。

三峡水库中的巨型鱼类

三峡水库中目前已知最大的鱼类是中华鲟,成年中华鲟可生长到5米长,最大的能达到700千克左右。中华鲟是长江流域内体型最大的鱼类,也是长江特有物种,被誉为“长江鱼王”。

此外,三峡水库中还有体型较大的中华白鲟和长江白鲟,但它们的数量已经极为稀少,因此难以进行科学调查和统计。

这些巨型鱼类之所以能够长那么大,主要是因为三峡水库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适宜的水域环境。三峡大坝的修建形成了水库,使得长江水流速度减缓,泥沙沉积量增加,形成了适宜的水域环境。

同时,由于蓄水后水库中的悬浮物明显增加,这为生活在其中的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对它们的成长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峡水库的生态保护措施

为了保护三峡水库及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我国在三峡水库区域实施了严格的自然保护措施,主要有:

一是设立自然保护区。在三峡水库周围设立了多个自然保护区,比如湖北中华鲟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中华鲟,是世界上最大的中华鲟人工种群再生产基地;重庆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该研究所是集科研、科普、旅游、休闲为一体的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长江流域的珍稀植物,包括水杉、珙桐、秃杉等;湖北兴山白化鱼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白化鱼类,是全球第一个以保护稀有鱼类为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等。

二是禁猎禁捕。三峡水库禁止在库区进行猎捕、捕捉、捕捞等对野生动物有伤害的活动,而且在相应区域设置了禁渔期和禁钓区,严格限制对鱼类等野生动物的干扰和破坏。

三是鱼类放流。三峡水库每年会进行多次鱼类增殖放流,释放各种本地特色鱼类和原生态鱼类,以增加库区鱼类数量,保护鱼类资源。

四是设置鱼类洄游通道。在三峡大坝设计时,坝的两边就修建了供鱼类洄游的通道-鱼梯,这是一种连续性阶梯式的水槽,使鱼儿可以通过鱼梯的缓冲和助力,一步步洄游到上游。配合人类每年的增殖放流活动,有效保护了三峡水库区域鱼类资源。

三峡大坝是我国为人类贡献的标志性重大水利工程,同时也能通过多种措施提升区域的生态系统稳定性,水库巨型鱼类的频频现身,正是我国实施大力生态环境保护效果的生动体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