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到底是如何诞生的?现在科学家还在积极的研究和探索当中,目前科学界最认为的理论就是大爆炸理论,科学家认为,我们的宇宙诞生于138亿年前,当时有一颗奇点发生了爆炸,奇点是一个质量无限大、能量无限大、热量无限大、密度无限大、体积无限小的点,这个点爆炸之后,我们的宇宙快速的向四周膨胀,经过漫长的时间,宇宙才膨胀成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宇宙中的天体都是在宇宙大爆炸之后产生的,科学家认为,宇宙大爆炸是唯一一次由能量转化为物质的案例,我们所看到的恒星、行星、彗星、中子星等等,都是宇宙大爆炸之后的产物,我们的地球就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资料图)

在太阳系中,一共有八大行星,它们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在海王星的外面还有一颗冥王星,曾经冥王星也属于一颗行星,但是在2006年的时候,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采纳了关于行星的最新定义,IAU表示一个行星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行星必须绕恒星运行,2、行星必须足够大,有足够的重力将其拉入球面,3、行星必须足够大,得以让其重力清楚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附近的其它相似大小的天体,在太阳系中,冥王星不符合这三个条件,所以科学家将冥王星踢出了行星的行列。现在冥王星已经被降为了矮行星。

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当中,目前只有地球这颗行星诞生了生命,生命的出现给地球增添了很多色彩,同时也解开了地球上很多的奥秘,根据科学家的研究我们能够知道,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地球刚刚诞生的时候,地球表面布满了岩浆熔岩,温度和太阳表面的温度不相上下,大约接近5000摄氏度,在45亿年前,有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撞击所产生的碎片在地球周围不断的聚集,最终形成了月球,在40亿年前,一颗带水的巨大彗星再一次撞击到了地球上,火和水的碰撞让地球下了一场持续300万年的雨,从而使得地球变成了一颗蓝色星球,在37亿年的时候,海洋中的蓝藻类植物开始发生光合作用。

它们产生了大量的氧气释放到大气中,也让没有生机的海洋开始有了生命,在24亿年前,地球进入了休仑大冰河时期,长达几千万年的冰河时期,使得地球变成了一颗巨大的冰球,在5亿年前,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地球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生命,在4亿年前,植物开始登上陆地,为陆地生物的崛起创造了条件,在亿年前,鱼类离开海洋走向了陆地,完成了最大脊椎动物的壮举,就连人类也是由陆地生物进化而来的,根据科学家的研究我们能够知道,人类诞生于200多万年前,当时地球上生活着很多其它凶猛的生物,猿类生物为了能够长久的发展下去,于是它们选择了群居生活。

群居生活不仅仅能够有效的抵抗外来侵略者,还能够促进彼此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频繁的交流能够使大脑的发育变得越来越快,由于猿类生物长期在一起生物,所以猿类的大脑变得越来越聪明,最终成功进化为人类,人类从诞生以后就开始不断的研究和探索世界的奥秘,现在科学家已经对宇宙有了大概的认知,根据科学家的研究我们能够知道,我们的地球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围绕太阳公转,在围绕太阳公转的同时地球也在自转,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公转一圈的时间大约是365天,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的路程大约是亿公里。

古人常说:坐地日行八万里,形容的可能就是地球的公转,大家不要以为只有地球和其它行星在运动,看似平静的太阳系,其实也在不停的运动。我们的太阳系每时每刻都在围绕银河系中心转动,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在银河系的中心区域,存在着一颗超大质量的黑洞,黑洞在很早的时候就被科学家提出来了,在1783年的时候,一位叫做米歇尔的英国业余天文爱好者给当时著名的卡文迪许写了一封信,信中他认为宇宙中存在一种质量足够大,而导致完全黑暗,连光线也无法从表面逃走的星星,将其称为是暗星,这是关于黑洞最早的推论,之后法国科学家拉普拉斯也提出了暗星的概念。

后来到了1799年的时候,他出版了著作《天体力学》的第一版,到了1916年的时候,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中预言了一种天体,当这个天体的质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连光都无法逃离,由于这个天体的引力太过于极端,所有连爱因斯坦本人当时都不相信黑洞的存在,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发表的同年,德国物理学家卡尔史瓦西给出了关于黑洞的引力场方程的第一个精确解。这个解认为,如果将大量的物质都集中在空间的一点,那么其周围就会产生奇异的现象,即在质点周围存在一个界面,这个界面被称为是视界,任何进入这个视界的物质都会被它吞噬,后来科学家将其称为是黑洞。

目前科学家只知道黑洞是一个引力非常大的天体,黑洞的内部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科学家现在还不清楚,有很多科学家认为,在黑洞的内部,可能是一个极度扭曲的空间,科学家通过计算得出,银河系中心的黑洞质量大约是太阳质量的480倍,整个银河系都在围绕这颗黑洞运动,我们的太阳系正在以每秒240千米的速度围绕它运动,大约每亿年就会完成对质心的一次公转,如果加上太阳的运行速度,我们地球在宇宙中的运动速度就是每秒630公里,一天大约是5200万公里,这个速度已经超出了人类的想象,不过站在宇宙的尺度上,这个速度实在是太慢了,就连光速都显得非常慢。

要知道我们的银河系直径达到了20万光年,这就意味着光速飞行还需要20万年的时间,而我们的太阳系就在银河系猎户座的支旋臂上,距离银河系的中心大约有万光年,如果站在宇宙的尺度上来看,我们的太阳系属于贫瘠区域,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得出,我们的银河系是一个棒旋星系,太阳系正好处于银河系的赤道面上,因此我们夏天看到的银河才是一条带,这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看到这里,可能有很多朋友会产生一个疑问,既然银河系的直径达到了20万光年,那么我们的太阳系距离银河系中心大约有万年,为什么说太阳系处于银河系的贫瘠区域呢?

这是因为在银河系中,大约存在400亿到1000亿颗行星,1000亿到4000亿颗恒星,如此多的天体,它们的分布并不是均匀的,在距离银河系中心1秒差距的核心区域,恒星的密度就达到了每立方光年万颗,当距离增加在40秒的差距时,恒星的密度就下降到了288颗每立方光年,当距离增加到100秒差距时,恒星的密度就只有颗立方光年,在太阳系的这片区域内,恒星的密度下降到了颗立方光年,这说明太阳系周围的天体数量是非常少的,不过对于地球生命来说这也是有好处的。因为在宇宙中,超新星冲击波、伽玛射线暴等,都是非常危险的,如果他们击中地球,那么将会给地球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好在银河系中心的天体密密麻麻,就像是一张巨大的盾牌一样,很多的宇宙射线都被挡住了,这才大大降低了地球被宇宙射线击中的概率,不过太阳系所在的这个位置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根据科学家的研究我们能够知道,银河系一共有4条旋臂,而我们的太阳系就位于猎户座旋臂上面,随着太阳系围绕银河系公转的过程中,会在不同的旋臂中穿梭,有很多科学家认为,太阳系的这种穿梭过程,可能是导致地球生物大灭绝的主要原因,太阳系每隔亿年就会完成一次旋臂之间的穿梭,而地球在6600万年前,亿年前和亿年前,分别经历了一次大灭绝事件,很可能并不是偶然发生的。

在地球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地球上的生物一共经历了5次生物大灭绝,第一次生物大灭绝发生于距今亿年,这次生物大灭绝被科学家称为是奥陶纪生物大灭绝,科学家认为,当时有一股强烈的伽玛射线暴袭击了地球,导致地球上百分之85的生物都灭亡了,在奥陶纪时期,地球上还没有进化出陆地生物,所有的生物都离不开海洋。第二次生物大灭绝发生在距今亿年前,当时地球已经进入了泥盆纪晚期,这个时期地球陆地上面的植物也开始慢慢形成,这次生物大灭绝导致地球上百分之65的生物都灭绝了,科学家认为,这次生物大灭绝主要和海底火山喷发有关系。

第三次生物大灭绝发生在距今亿年前,科学家认为这些生物大灭绝也是地球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当时有百分之96的生物都灭亡了。关于这次生物大灭绝的主要说法是大陆漂移说,科学家认为,在这个时期,地球活动非常频繁,而且每一个板块之间的运动相对加速,板块运块会造成火山喷发,海啸等等,由于地球板块运动非常剧烈,所以地球整个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当时很多生物根本无法适应这样的环境,所以很多生物最终都灭亡了,第四次生物大灭绝发生在距今2亿年前,这次生物大灭绝导致地球上百分之76的生物都灭绝了,科学家认为,这次生物大灭绝可能和地球上氧气含量过高有关系。

由于氧气的含量过高,所以容易发生火灾,火灾发生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办法熄灭,所以很多生物都被大火烧死了,第五次生物大灭绝发生在距今6500万年前,这次生物大灭绝导致地球上的恐龙灭绝,恐龙在地球上统治了亿年,如果不是小行星撞击地球,可能恐龙到现在还活着,小行星撞击地球之后,使得地球上的火山喷发,大量的岩浆和二氧化碳弥漫在空气中,使得地球整个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能够适应地球环境的生物生存了下来,无法适应地球环境的生物都灭绝了,人类就是在第五次生物大灭绝之后诞生的,人类文明能够走多远?目前科学家也不清楚,不过未来地球上一定会迎来第六次生物大灭绝。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自然界的法则,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这个规律,人类面对浩瀚的宇宙,更是显得苍白无力,我们的银河系只是宇宙中的一个小星系,在银河系的外面还有更大的星系存在,比如说室女座超星系团,它里面包含了本星系群和100个星系团,直径达到了亿光年,曾经科学家认为,室女座超星系团是宇宙中最大的宇宙结构,但是在2014年的时候,科学家发现了更大的宇宙结构,这个结构被称为是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它的直径达到了亿光年,里面包含了500多个星系群,100000多个星系,目前人类能够观测到的宇宙直径达到了930亿光年,这并不是宇宙的全部,宇宙或许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所以人类想要解开宇宙的奥秘,还得继续努力才行,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