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9 日,在深圳举行的比亚迪第 500 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仪式,三度出圈。
其一,第 500 万辆下线的新能源汽车车型腾势 N7,车主是“时间的朋友”罗振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其二,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喊出「我们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引起车圈各大品牌团建。
其三,王传福哭了。
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当下的绝对“霸主”,截止 2023 年 7 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累积销量达到 2000 万辆。次月,比亚迪的第 500 万辆新能源汽车腾势 N7 正式下线。
回顾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里程碑,从 0-100 万辆花了 13 年的时间,第二个 100 万时间大幅缩短但仍旧历时 3 年,紧接着比亚迪就如“开挂”一般,不断刷新记录,仅仅半年,第三个 100 万就达成了。距离第 300 万辆至今也不过 9 个月而已,这些数据要放在一起看才更有意思。
简单来说,当下每卖出 4 辆中国新能源汽车,其中就有 1 辆比亚迪汽车。
而除了罗振宇,各界的大佬,比如新东方俞敏洪、福耀曹德旺、万科郁亮等等,均是比亚迪车主,他们都是比亚迪,乃至整个中国汽车发展的见证者。
回顾比亚迪从电池行业“跨界”进入汽车行业的这 20 年,王传福用了一句话来总结:比亚迪用 20 年的时间,做一道证明题,证明新能源可以,比亚迪可以,中国汽车可以。
简短有力,却让人热血沸腾。此刻我们才知道,众多其他品牌的新能源汽车,为何会出现在发布会现场外了。
如王传福所言,中国汽车有着共同的过去,也将面对共同的未来。他和比亚迪,正在用行动和言语践行「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这个号召。不仅是对比亚迪的自信,更是对中国整个汽车产业的自信,是对中国新能源汽车迈入规模化、全球化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自信,是对未来「中国汽车」引领着全球汽车产业的自信。
这才有了车圈的首次“团建”,各大品牌纷纷响应王传福的隔空喊话,场面那叫一个壮观。
但比亚迪做新能源汽车这 20 年的艰难,若能寥寥数语带过,提到 “曾经,我们也怕等不到春天。”时, 王传福又何至于思及此几度哽咽,甚至当场落泪。
技术工程师出身的王传福,带领比亚迪走到现在,着实不易。坚定放弃燃油车,全面投入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的“壮举”, 或许是比亚迪最重要的一次转折点。
而比亚迪所奉行的“长期主义”,用技术和创新来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更是至关重要。比亚迪为此投入的巨额研发费用,每一分都有回报。
截至目前,比亚迪拥有 11 个不同领域的研究院,超过 9 万个研发人员,总投入的研发资金超过千亿,甚至专利技术也是遥遥领先,根据官方数据来看,比亚迪平均每个工作日都能递交 19 项专利申请,并且获得 15 项专利授权。
更直接的结果是,比亚迪拥有自己的“技术鱼池”,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技术,当市场需要时,他们就会从中捞一条出来,确保先进技术的研发,等待时机成熟、行业需要就能“快、稳、准”地投入市场,给行业带来巨变,比亚迪第 500 万辆新能源汽车腾势 N7 就是最好的例子。
而我们最熟知的几条“大鱼”,比如刀片电池、e平台、DM 混动技术、CTB 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易四方、云辇等一系列颠覆性技术,都是王传福团队在解决新能源行业、市场和用户痛点上的卓越表现,推动了行业的变革,比亚迪的成功绝不是“偶然”。
据了解,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 %,自主品牌市场的占有率也已经超过了 50%,新能源汽车的能量之大,足以改变中国汽车在世界舞台的格局。
而且,全球超过 60% 的新能源汽车都是由中国生产销售,并且像比亚迪这样的企业,更是逆转了过去中国汽车缺少技术而需要国外高新科技入局的局面,转而成为合资品牌的“技术供给方”。不仅仅掌握了动力电池的核心技术,包括新能源汽车所需要的各种核心技术和产业链,都十分完善了,完全不惧怕被“卡脖子”。
技术永不止步,创新引领未来。相信有比亚迪这般的厂商带头,中国汽车只会越来越好,但还需要中国汽车同行合力,才能真正实现走向世界舞台。若能真如王传福所呼吁的「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所有的老车企和新势力能够不再内卷内耗,共同发展,一致对外,何愁中国汽车不能站上世界之巅,让世界见证中国品牌的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