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北京立足产业组织优化和产业链协作,推动北京市机器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融合、产业布局和区域资源高效匹配,加快打造机器人产研结合示范区、产用结合集聚区,全面提升机器人产业对内吸引集聚和对外辐射带动的作用。
《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28日公布。方案提出,到2025年,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育100种高技术高附加值机器人产品、100种具有全国推广价值的应用场景,万人机器人拥有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形成创新要素集聚、创新创业活跃的发展生态。全市机器人核心产业收入达到300亿元以上,打造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机器人产业集群。
打造北部机器人产研结合示范区
发挥中关村科学城创新资源集聚优势,支持海淀区以机器人原创和前沿技术创新为导向,打造国际领先的企业孵化和创新创业生态。发挥产业区位和人才集聚优势,支持昌平区以承接中关村机器人创新成果转化为导向,引入机器人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独角兽企业,重点承载前沿技术产业化和平台建设项目,优化机器人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生态。
建设南部机器人产用结合集聚区
发挥高精尖产业主阵地规模优势,支持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机器人全产业链布局为导向,引入国际一流的机器人优质企业,重点承载全市重大产业化项目,打造机器人产业综合集聚区。发挥特色产业集聚优势,支持丰台等区聚焦特种机器人等领域,建设细分行业机器人产用结合特色园区。
推动京津冀机器人产业协同发展
发挥京津冀产业协同政策优势,支持机器人头部企业发挥产业链优势,引导上下游配套企业在津冀布局。鼓励总部在京、生产在津冀地区的企业通过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母子工厂”等方式,实现生产资源对接、生产过程协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整合能力。
完善机器人产业推进工作机制
北京将加强与国家部委对接,积极承接国家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争取更多国家级项目在京布局。支持央企和部属高校院所在京建设机器人协同研发平台、产教融合基地,深度参与北京市机器人场景建设,引导一批创新成果在京转移转化,推动一批重大项目在京落地。支持北京市企业参与央企产业链、创新链建设,促进央地机器人产业生态融合发展。
同时,办好世界机器人大会。鼓励国内外企业在京设立机器人功能总部、研发机构、培训机构等。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支持北京市机器人产品和服务“走出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