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近日,备受瞩目的格莱美奖宣布对评奖规则进行了修改,针对AI创作的兴起做出了明确规定。根据主办方美国国家录音艺术与科学学院的公告,所有类别的奖项将不再收纳完全由非人类创作者创作的作品。这一决定在音乐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热议。
新的规则明确指出,只要歌曲作品中的音乐、歌词等元素中包含了人类创作者的“有意义”贡献,即便其中加入了人工智能元素,仍然符合参与评选的条件。这意味着主办方并非完全抵制在音乐创作中使用AI技术,而是反对仅依赖AI生成音乐的作品。这两者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这一调整显示了格莱美奖主办方对于保护人类创意和艺术创作的重视。尽管AI技术在音乐创作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人类的创造力和情感表达仍然是无可替代的核心要素。主办方希望通过这一规则修改,强调音乐作品中人类创作者的存在和贡献。
除了对AI创作的限制,新的评奖规则还在其他方面进行了改动。为了争夺年度专辑类别的提名,创作者在作品中的占比至少需要达到20%,相较于以往,这一要求提高了不少。此前,任何参与专辑制作的人都有机会获得提名,而现在则更加注重创作者的核心角色。 此外,“Big Four”类别(包括最佳艺术家、最佳专辑、最佳单曲、最佳唱片)的提名者数量也发生了变化,从10个减少到8个。这一调整意味着竞争将更加激烈,提名者们需要更出色的表现才能脱颖而出。
这一系列调整引发了媒体和音乐界的广泛关注。一方面,人们对于AI创作在音乐领域的潜力和影响持有积极态度,但另一方面,也有人担忧AI可能削弱了人类创作的重要性和独特性。这次规则修改明确了主办方的立场,平衡了技术与人文的关系,对于维护音乐创作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无论如何,这一次格莱美奖评奖规则的调整无疑将引发更多的讨论和思考。音乐界和AI科技的交汇点上,探索创新与保护传统之间的平衡将继续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